财务造假: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

公司对成本和支出的会计处理类似于两步舞。第一步出现在支出发生时,即费用已支付,但相关收益尚未取得。这里,支出代表着公司未来的收益,因此作为资产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第二步则出现在收益取得之时......

财务实战:以不当方式将一般经营费用资本化

本文将重点讲述两步发生的过程:两步都需釆用的时候,管理者往往只采用了一步。换句话说,管理者错误地把成本当做资产(或“资本化”成本),记录在了资产负债表中,而不是立即记为“费用”......

公司调整会计政策,实行费用资本化

公司按新会计规定对资本化的“用户获取成本”分12个月进行摊销,以便这些费用与因在12个月向用户提供服务而产生的长途使用收入相匹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营销服务成本包括本期......

财务实例:借助误导性分类来夸大所得

若要评估公司的经营业绩,当然有必要分析公司实际经营所取得的收入(线上所得)。虽然来自利息、资产销售、投资及其他渠道的损益与实际经营无关,但对分析来说很重要。不过,对于评价公司经营业绩而言......

财务案例:借助一次性或不可持续的业务来夸大所得

仅仅因为公司名中岀现T“网络”一词,投资者就愿意为这些公司的股票付出更多。显然,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实际业绩和经营健康情况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陶醉于这些公司在新经济时代巨大的増长潜力抑或公司被收购时的巨大溢价......

财务案例:为做大公司收入而使如总所得收入超过实际情况

对于最终客户完全一样的交易,委托人所确认的收入多于代理人所确认的收入。这一点完全合理,毕竟委托人真正拥有存货,且得承担损失的风险。对于实质上并不承担存货风险的公司(代理人),如果会计处理销售的方式与委托人相同......

财务案例:对过程有欠公平的交易做收入记录

对来自缺乏经济实质交易的收入进行确认的做法可以说永远不合法。不过,过程有欠公平的交易有时可能是合理的。当然,谨慎的投资者肯定会反对。换言之,大多数关联方交易因缺乏公平交换会导致收人增加,且多为虚假收入......

财务案例:对缺乏经济实质的交易做收入记录

监管部口认定该计划就是欺诈。亮点公司因以不当手段隐瞒冋题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査处。美国国际集团也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重点监管对象,原因就是美国国际集团有意安排此类保单并允许......

过早记录为收入的财务欺诈造成的影响

公司将未来期收入提前到较早期的手段。这里,另有两个相关问题需要澄清:①对未来期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②如果管理层采用此类财务欺诈手段被揭露,那么会出现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