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成功离不开营利,营利两条路一开源和节流。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开源主要依靠业务拓展,但事实上,投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源方式。节流更得依靠内部控制,进行预算管理。这些都是财务管理的内容。可以说,企业要想营利,就离不开财务管理那财务管理是什么呢?很多人会有一个错误理解,如下图所示。

财务管理理解误区

  谈及财务管理,有的人会简单地认为:“不就是记账、报税那些事吗?”这种流于表面的理解其实只触及了财务管理的冰山一角。记账只是财务管理的起点,而非终点。

  记账固然重要,能帮管理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了解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仅仅了解这些足够吗?显然不够,因为这还没有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真正价值。如果只做记账,我们怎么能知道公司的成本是否过高?怎么能知道哪些产品或服务是能够获得利润的,哪些是容易亏损的?怎么能知道公司的资金是否被有效利用?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多大?公司应该投资什么,放弃什么?这些都是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财务管理的价值所在。

  真实的财务管理比记账要复杂得多,涵盖的领域也更广泛,从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到资产管理、投资决策,乃至风险管理,应有尽有。越是规模大的公司,财务管理一般也越是精细化。

  财务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管钱。管收到的钱,管支出的钱,管存留的钱,管欠的钱,还管用钱换来的资产,甚至管怎么赚到更多的钱。

  在这一系列管理环节中,记账只能算是最基础的一环,属于会计核算范畴。

  会计核算的任务是要全面、准确地记录公司的所有财务交易,无论是一笔微小的日常开销,还是一份庞大的投资合同,都必须被精确地记录下来。只有清晰明了地知道公司的钱花在了哪里,才能更好地管钱。

  一旦有了这些清晰的核算数据,就可以看出公司运营的情况,看看哪些地方花的钱多,哪些地方花的钱少,哪些地方花的钱划算,哪些地方花的钱不值。公司就能根据这些情况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可以看作公司为了得到收益所付出的代价。而控制成本,其实就是在尽量减少这个代价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加我们的收益。比如,预算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成本控制办法。为公司设定一个预算,然后时刻监控所有的花销,看看是否有超出预算的地方。如果有,就找出原因,看看哪里可以改进,或者预算设置是否合理。

  不过,控制成本只是在“节流”,财务管理的更高价值还体现在“开源”上。这就涉及投资决策。公司的决策者需要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环境,评估各种投资项目的价值,看看哪些项目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益。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数据的支持,如投资的成本、预期的回报、可能的风险等,这些都需要财务部门配合除此之外,风险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商业世界中,风险无处不在,多少公司都败给了现金流断裂,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一家成功的公司,是一家能够有效管理风险的公司。风险管理需要时刻关注公司的一切财务行为,看看有没有地方可能出现问题。比如,公司的资金支出是否过快,公司的资金是否流向了应该去的地方,员工的报销是否都是真实有效的,客户回款及时与否,存货周转速度怎么样,资金链牢不牢固,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完善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公司预防风险,减少损失,甚至能够使公司从风险中找到新的机会。

  说到这里,还不是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

  财务管理不只要管理财务,还要服务于整个公司,为公司的各个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销售部门可以通过财务数据来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生产部门可以通过财务数据来了解生产成本的构成,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同时,当公司需要进行业务竞标,提供财务报表、经营数据、财务相关信息时,财务部门就要密切配合销售部门或招投标部门完成工作。这种内部的合作,实际上是财务管理的一种服务,是公司能否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所以,说到底,财务管理就是一项能帮助公司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公司趋利避害的手段。记账,只不过是这个活动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其实,公司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创业初期更可能资金有限,但有了精细的财务管理,即使是有限的资源,也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为你提供决策的依据,帮你看清投资的风险和机会,让你的每一分钱都花得其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