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有人认为,现代财务完全围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并不正确。即使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从来就没有建立,我们对财务经理们的忠告本质上也会完全相同。模型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易于把握的方法,帮助我们思考有风险的投资所应要求的收益。

  况且,这是一个简单迷人的思想。资产的风险有两类:一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另一种则不能。对投资的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我们可以利用投资价值受经济中全部资产总价值变化的影响程度来量度,这就是所谓的投资项目的贝塔。我们需要关心的唯一风险就是无法摆脱的风险——不可分散的风险,这就是资产的要求收益关于贝塔线性增长的塬因所在。

  很多人担心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背后的一些假设过于苛刻,有的则忧虑项目的贝塔难以估测,他们的担心确有道理。一二十年后,我们也许会有远比今天精妙的理论,但如果未来的这些理论不再强调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的差异,那倒真令人震惊不已,因为这毕竟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蕴含的主要宗旨。

  有效资本市场

  证券的价格精确地反映可能的信息,只要有新的消息到来,价格就会迅速反应。根据“可能的信息”的不同定义,有效市场理论酿制出叁道甘美的醇酿:弱有效(或随机游走理论)认为价格反映了历史价格中的全部信息,半强有效认为价格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强有效则认为价格反映了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

  千万不要错误地理解有效市场的理念。有效市场并不是说没有税金或成本;并不排斥投资者存在精明与迟钝的差异。有效市场只说明资本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一市场中不存在生钱机器,证券价格反映了资产的真实基本价值。

  1970年前后,有效市场假设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实证检验。到2001年,30年的研究之后,实证检验已经揭示出数十种统计上显着的异象。这多少有些遗憾,但这类研究并没有转化成数十种轻松获利的交易方法。超额收益是难以把握的,譬如说,只有很少的共同基金经理能够得到超额收益,且其实现年份很短,金额也相当有限。统计学家可以跑赢市场,但实际投资者却要困难得多。

  价值可加性与价值守恒定律

  价值可加性塬则告诉我们,总体价值等于各个组成成分价值的总和。有时这也称做价值守恒定律。当我们评估将产生一系列现金流量的项目时,我们总是假设价值可以累加汇总。

  我们假设A项目和B项目的现值之和等于它们的混合项目AB的现值。不过,价值可加性也意味着将两个完整的公司合并在一起,我们并不能增加它们的价值,除非我们藉此增加了现金流的总额。也就是说,只是为了多元化而进行的兼并没有任何价值增益。

  资本结构理论

  如果说价值守恒定律适用于现金流量的累加,那么它当然也适用于现金流量的分拆。因此,只是分解但不增加经营现金流量的融资决策就不会增加公司的总价值,这就是着名的莫迪哥尼亚尼和米勒(MM)第一定理背后的基本思想。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完善市场中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只要公司资本结构不改变资产生成的现金流量总额,价值就与资本结构无关。

  当然,定理并不是万能钥匙,但它确实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资本结构决策影响价值的塬因。税金是可能的因素之一。负债为公司带来了利息税盾,这种税盾可能远多于补偿投资者不得不为债务利息所支付的任何额外的个人税。

  期权理论

  由于期权如此重要,财务经理需要知道怎样评估期权价值。财务专家总能知道相关的变量——期权的执行价格与执行时间、标的资产的风险与利率水平,但是,是布拉克和舒尔茨最先将这些变量结合在一起,推导证明出一个有用的公式来。

  布拉克-舒尔茨公式只是简单看涨期权的价值评估工具,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公司财务中经常遇到的更为复杂的期权。但是布拉克和舒尔茨最基本的思想——譬如说,公式蕴含的风险中性定价方法——甚至对不能利用公式直接定价的实物期权依然有效,只要对数据进行一些新的处理,却无须任何额外的概念。

  代理理论

  过去30年里,经济学家们已经对此研讨甚多,这些思想汇集形成了所谓的代理理论。

  譬如说,以股东和经理人的关系为例,股东(委托人)要求经理(代理人)最大化公司价值,然而,主要美国公司的所有权极其分散,没有哪位股东能够测评经理人,也谈不上惩诫懈怠的经理人。因此,为了鼓励经理人尽心尽力,公司总是想方设法,力图将经理人的薪酬与其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对那些始终罔顾股东利益的经理,市场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威慑,公司将会被兼并,他们则会被清除。

  在其他一些国家,公司更可能是由少数大股东所拥有,因此,所有权与控制权较为统一。譬如说,德国的 公司里,家庭、公司以及银行往往持有大量的股份份额,它们往往会审核高层管理者的经营计划,进行内部人决策。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拥有做出必要修正的权利。不过,敌意兼并在德国很少发生。

  那么,上面所列的财务理论,还是仅为普通常识呢?这些且就任你评说,但它们的确都是财务经理的工作基础。


相关阅读